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汕头大学2009年立项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结题验收结果已于日前公布,我院谢琳副教授负责的项目《摄影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被评为优秀。

此次共有56个项目参加结题验收,其中8个验收结果为优秀。学校教务处组织获得优秀的相关课程负责人本周三举行了经验总结与交流会议。谢琳老师在经验总结会上表示,从专业摄影课到通识摄影课,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与实践尝试。

摄影通识课程在汕大已经开展了8年,谢琳老师在交流会上分享改革经验(杨泽彬/摄)

和其他所有通识课改革面临的情况一样,摄影通识课接纳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谢琳老师认为,摄影兼具实践性强、技术含量高、艺术容量大等特点,在教学改革当中更富有挑战性。

她还介绍说,课程改革把欣赏和应用作为切入口,通过名家作品观摩,构建学生对艺术的观察和感知,从而让学生初步拟定摄影构思并与老师探讨论证。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和photoshop后期制作演示,学生在“纸上谈兵”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操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徒步拍摄、小组对抗赛、影展等。

她特别强调了团队的重要性:“有摄影基础的同学会担任小组的组长,以强带弱,解决学生摄影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力求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相机操作。”而小组间的对抗,使得学生懂得如何客观地评价别人以及自己的作品。

与其他获优通识课程相比,该项目专门在教育厅“151工程”新闻摄影专题学习网站上开辟了通识课程专栏。充分利用网络,不仅延长教学的时间,把学习带到了课堂外,而且大大便捷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实时追踪学习进度与学习成果;学生简化了学习流程,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说,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学生达到了在通识课上掌握一门技术的目的。将来的改革方向是要将学生的博客、微博等网络资源连接起来,更大幅度提升互动空间。”谢琳老师总结道。

法学院的李平教授、国际研究中心的Felix Giron 副教授、社科部的唐美云讲师、高庆荣讲师、程英姿讲师也在会上做了经验分享。教务处蔡映辉副处长建议各位负责人将优秀通识课程申报为学校精品课程,以更好地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记者:郭嘉琳
编辑:马玲玲